人
已阅读
        已阅读
读懂戴尔GDPI 无极4科技守护企业数据的“生命线
作者:无极4平台      来源:无极4平台      发布时间:2021-09-29
         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走向深水区,数据的价值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无极4科技 数据保护也成了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关心的问题。先来看一组数字:65%的受访者担心他们将在未来12个月内经历中断性事件,例如数据丢失或系统停机,过去12个月内的数据丢失平均成本达到75万美元;70%的受访者担心,其组织现有的数据保护措施可能不足以应对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威胁,68%的受访者对于在发生重大破坏性网络攻击时恢复所有业务关键数据的能力不是很有信心;88%的受访者担心其组织现有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无法应对未来的所有业务挑战,78%的已投资或计划投资云原生应用程序的组织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71%使用公有云或混合云的组织对于保护这些环境中的所有数据的能力缺乏信心,78%的组织使用公有云来处理灾难恢复任务;71%的组织表示,灵活性和优化的IT运营是他们积极采用“即服务”的主要原因,95%的组织更愿意与拥有多种“即服务”产品的供应商合作……
以上的数据(中国大陆地区)来自戴尔科技集团发布的2021年全球数据保护指数(GDPI)。这是一份戴尔科技集团委托,由Vanson Bourne在2021年2月、3月和4月开展的调研。受访者是来自拥有超过250名员工的私有组织和公共组织的IT决策者。总计1000名受访者,无极4集团 来自四个地区——200人来自美洲地区(美国、墨西哥和巴西)、450人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南非和阿联酋)、250人来自亚太及日本地区(澳大利亚、印度、日本、新加坡和韩国)、100人来自中国大陆地区。
今年的趋势变化体现在五个方面,分别在:在家办公模式的广泛采用增加了数据保护风险和网络风险;很多受访者对组织的数据保护能力缺乏信心;他们认为在面对网络威胁时,组织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和恢复能力;对新兴技术和云的持续投资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数据保护挑战;很多受访者喜欢利用“即服务”模式来提高数据保护的简单性和灵活性;有证据表明,与越少的数据保护服务供应商合作,数据保护效果越好。
由这些变化引发出的六个结论。第一,数据保护风险形势。无论是GDPR还是中国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都将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提升到更重要的优先级,不过由于每家企业对于数据要求的标准并不一致,导致58%的受访者对其组织当前实现备份与恢复服务等级目标的情况不是很有信心,63%的受访者对其组织当前的数据保护基础架构和流程符合区域数据监管法规不是很有信心,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担心其业务会在未来12个月内经历中断性事件。过去12个月,平均计划外系统停机成本达到51.3067万美元,平均数据丢失成本达到95.9493万美元。
第二,网络攻击造成的威胁。62%的受访者担心,其组织现有的数据保护措施可能不足以应对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威胁。74%的受访者认同,随着在家办公员工数量的增加,他们的组织遭受网络威胁造成的数据丢失的风险加剧。在远程办公方式之下,勒索软件中有超过40%是通过钓鱼软件成功攻击了用户的终端或系统。在受访者对组织应对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威胁的能力心存担忧的基础上,很多受访者对于遭遇中断性网络攻击时恢复所有业务关键数据的能力也缺乏信心
“很多用户并不知道在面对勒索攻击的时候如何做数据保护和恢复。”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数据保护产品技术总监李岩谈到,“戴尔提供了三位一体的数据保护方案,帮助用户在遭受网络攻击后,可以用完整的数据恢复生产。这就是为什么要做数据避风港,把重要的数据放在保险库里面,平时和生产环境是不发生联系的,只在存取数据的时候打开。”
      
       
    以上的数据(中国大陆地区)来自戴尔科技集团发布的2021年全球数据保护指数(GDPI)。这是一份戴尔科技集团委托,由Vanson Bourne在2021年2月、3月和4月开展的调研。受访者是来自拥有超过250名员工的私有组织和公共组织的IT决策者。总计1000名受访者,无极4集团 来自四个地区——200人来自美洲地区(美国、墨西哥和巴西)、450人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南非和阿联酋)、250人来自亚太及日本地区(澳大利亚、印度、日本、新加坡和韩国)、100人来自中国大陆地区。
今年的趋势变化体现在五个方面,分别在:在家办公模式的广泛采用增加了数据保护风险和网络风险;很多受访者对组织的数据保护能力缺乏信心;他们认为在面对网络威胁时,组织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和恢复能力;对新兴技术和云的持续投资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数据保护挑战;很多受访者喜欢利用“即服务”模式来提高数据保护的简单性和灵活性;有证据表明,与越少的数据保护服务供应商合作,数据保护效果越好。
由这些变化引发出的六个结论。第一,数据保护风险形势。无论是GDPR还是中国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都将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提升到更重要的优先级,不过由于每家企业对于数据要求的标准并不一致,导致58%的受访者对其组织当前实现备份与恢复服务等级目标的情况不是很有信心,63%的受访者对其组织当前的数据保护基础架构和流程符合区域数据监管法规不是很有信心,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担心其业务会在未来12个月内经历中断性事件。过去12个月,平均计划外系统停机成本达到51.3067万美元,平均数据丢失成本达到95.9493万美元。
第二,网络攻击造成的威胁。62%的受访者担心,其组织现有的数据保护措施可能不足以应对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威胁。74%的受访者认同,随着在家办公员工数量的增加,他们的组织遭受网络威胁造成的数据丢失的风险加剧。在远程办公方式之下,勒索软件中有超过40%是通过钓鱼软件成功攻击了用户的终端或系统。在受访者对组织应对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威胁的能力心存担忧的基础上,很多受访者对于遭遇中断性网络攻击时恢复所有业务关键数据的能力也缺乏信心
“很多用户并不知道在面对勒索攻击的时候如何做数据保护和恢复。”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数据保护产品技术总监李岩谈到,“戴尔提供了三位一体的数据保护方案,帮助用户在遭受网络攻击后,可以用完整的数据恢复生产。这就是为什么要做数据避风港,把重要的数据放在保险库里面,平时和生产环境是不发生联系的,只在存取数据的时候打开。”

